石河子是农八师建设兵团在一片戈壁摊上建立起来的一座新城,过去的戈壁荒滩如今已经变成了沃土良田,离不开建设兵团几代人的辛勤努力。
远夏看着这座戈壁滩上的明珠,想起那句当年曾经响彻中华大地的“愚公移山,人定胜天”的口号,正是在这样的j神_gan召下,新中国的人民用一双双手,一把把锄头铁锹,一辆辆小推车,筑堤坝修水渠,将荒滩变良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终于夯实了新中国的农业基础,哺育了新生的工业体系,使得新中国站稳了脚跟。
不得不说,那个年代中国人的j神面貌真是古往今来从未有过的健康积极,这大概就是自己翻身做主的原因吧。
郁行一保存了姐姐当初的通信地址,其中地址变更了三次,前两次都在石河子,第三次则是塔城地区的沙湾县。
他们先去了石河子市的政府机关打听情况,对方听说他是从nei地过来寻亲的,倒是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你姐姐叫什么名字?哪一年到新疆的,在哪个团?”
郁行一回答对方:“我姐姐叫郁知文,是1967年从南京来的新疆,当时她刚好大学毕业,主动要求下放新疆。刚开始被分在农八师145团,在那边待了两年,69年又T到了144团,我们保持通信到1971年,之后就再也没有收到她的来信。我写信她也没回过。”
工作人员皱眉:“时间隔得有点久远,恐怕不太好办。你既然知道她的团部编号,就应该去团部问一问,档案都在团部。145团就在石河子,要不你过去让那边帮你查一下,看有没有将她的档案转到144团去。”
郁行一道谢:“好的,谢谢!”
对方给他指了路,两人又赶到145团部所在地打探消息。
145团的工作人员说:“这么久的事,既然转到144团去了,那档案就应该都T到144团去了,我们这里是不会留的。”
远夏说:“我们也猜到是这样,不过还是想来确认一下,免得再走回头路。”
工作人员说:“也对,那我帮你们查查吧,原来在哪个连?”
郁行一翻出通信地址,说:“145团12连。”
“那你们稍等,我去找。”工作人员说。
当年情况复杂,运动开展之后,大学生毕业不能马上分配工作,要等上一年半载,有些家庭成分比较复杂的,怕受到牵连,便主动要求支边,建设兵团也接收了不少青年学生。
郁知文的大学专业是英语,最适He她的工作应该是英语老师,但那个时候学生都在串联,接受劳动教育,学校七零八落的,哪能好好上课。
她的专业更是不能提,她到了之后,便给她安排当语文老师兼职音乐老师,因为她会弹奏这里唯一一架风琴。
不过这也没持续多久,运动闹得越发厉害,学生都不上课了,他们这些老师也没了用武之地,她和几个知青朋友便主动申请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
于是被T到了塔城地区的144团,因为有文化,被安排学习当兽医。
再后来,就没有了消息。当时郁行一这边的情况也有些复杂,他家受到了冲击,_F_子被征用了,他的通讯地址也改了,不知道是不是这样错过了姐姐的信,后来再写信过去的时候,就再也没有收到过回信。
不多久工作人员就回来了,说:“对不起,今天我们档案室的同志有事不在,门没开,你们明天再过来吧。”
郁行一脸上有些失望,远夏拉着他的手肘:“走吧,行一,明天再来。”
出了机关,远夏看着郁行一有些忧郁的脸,说:“别担心,我们一定可以找到姐姐的。明天不管有没有结果,我们直接去沙湾吧,那边是姐姐最后有消息的地方,应该能更好找一些。”
不过远夏知道,郁知文并不在沙湾,她在额敏,虽然也属于塔城地区,但离沙湾已经有几百公里了。
但他也不能直接说,姐姐在额敏,咱们去那边找,这让他怎么跟郁行一解释?他只能循序渐进,一步步引导,如果打探不到有用的消息,他还得无中生有,引导他过去找人。
郁行一点点头:“好。”
远夏看着郁行一已经起皮的zhui唇,说:“那边有卖西瓜的,咱们去买个解渴吧。”
郁行一心不在焉:“好。”
西北地区实在是干燥,哪怕是炎夏,依旧让他们这些南方来的人不能适应,鼻腔喉咙都干得冒火。
远夏买了个西瓜,让瓜贩切了,捧过来和郁行一一起吃。
两人坐在马路牙子的树*下吃瓜,还别说,这种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地方西瓜格外甜。
郁行一吃了几口,突然说:“远夏,要是找不到姐姐怎么办?”
远夏知道他担忧的是什么:“找不到也没关系,我相信姐姐吉人自有天相,哪怕是找不到我们,她也能生活得很好。等以后交通和信息便利了,咱们可以再找。”
郁行一重重叹了口气,闷头啃了几口西瓜。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