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塞他们穿越沙漠对帕尔米拉发起奇袭的时候,史新和斯芬克率领北线英军主力越过幼发拉底河,一路向西,直奔帕尔米拉而来。在得知英军越过幼发拉底河的消息后,阿罗伊西澳认为英军绝不可能穿越沙漠出现在帕尔米拉城下,西边的英军才是主力。
基于这样的判断,阿罗伊西澳亲率表面上是雇佣兵,实际上却是东罗马的主力军团,从帕尔米拉出发,在苏赫奈(就是后世叙利亚的霍姆斯省的重镇苏赫奈)跟史新统领的英军主力遭遇了。
双方在苏赫奈遭遇之后,也没有废话,直接拉开了阵势准备开打,东罗马全军分为四队,采用步兵在前骑兵在后的阵型,由阿罗伊西澳担任主帅。
这些罗马军团的直系后裔虽然早已没有了当年世界顶级军队的风采,却依然是一支让人无法忽视的力量。这些年随着东罗马一次又一次的战败,领土和人口*小的厉害,这直接导致兵源素质的进一步下降,步兵部队更多的开始依靠弓箭和标枪等投j武器来削弱敌人。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以步兵方阵的近战优势击溃对手。
这个时候的东罗马军队已经非常依赖骑兵力量来完成制胜一击。但连年的战乱与刚刚遭受重创的国力,并不能为他们支撑起一支足够强大的骑兵力量。
东罗马轻骑兵很大程度上学习了东方的波斯与北方的游牧骑兵身上各自的一些特点,他们的重骑兵则是师从他们今天的敌人,也就是英国人,但是他们罗马人总是难以放下自己心中的那份傲气,这导致无论是轻骑兵还是重骑兵,罗马人其实也就是粗略学到了皮毛,顶多算是是点到为止,没有真正的优势。另外,阿罗伊西澳就跟昔日的克拉苏、庞培等人一样,打仗从来没有保留总预备队的说法,他将骑兵分散部署在各个步兵分队的身后。
英军这边就简单多了,步兵居中,骑兵两翼策应,炮兵在后提供火力支援。在英军军官的哨子声的催促还有军法官皮鞭的鞭策下,英军步兵列好了军阵,就等着罗马人先发起进攻了。
这场被后来的史学家称作“苏赫奈之战”的战役,双方兵力规模不算很大,东罗马这边在两万五千到两万七千之间,而英军也不过两万三千多,看起来两方没有多大差距,但是双方的战斗力却是天差地别,嗯,英军在天上,罗马军团在地下。
本来阿罗伊西澳还指望英军先发起进攻,他好以逸待劳,但是对面的史新不上当,他就没办法了,“赫拉克托,你带人去试探一下英国佬..”想了想之后,阿罗伊西澳做出了决定,他叫来自己的心腹赫拉克托吩咐道。
赫拉克托明白阿罗伊西澳的意思,在他的带领下,东罗马人展现了他们的勇气和谋略。他们没有一窝蜂地猛冲,赫拉克托将部队排成好几列战斗线,先派出一小部分人做试探x进攻,冲到英军阵地前并不进行突击,而是原地高喊,xi引英军开枪j击,付出了几百人的伤亡的代价后撤退了。
负责一线指挥的斯芬克此时正在得意,却被经验丰富的史新打醒了,“斯芬克,你不要大意,东罗马人这是用以他们战士的生命为代价,测试我军的火力密度..真正的进攻在后面”史新说完了,就命令斯芬克准备使用最大火力密度。
果不其然,东罗马人在试探x进攻之后,阿罗伊西澳自以为得到了英军火力最大密度值,他果断的罗马军团发起攻击,在他的命令下达之后,狂飙般的进攻展开了。
在罗马人发起进攻的同时,英军的火炮也发言了,为了有效的杀伤敌人,英军炮兵大规模的使用了葡萄弹,成千上万的弹丸像雨点一样砸向了正在冲锋路上的罗马人,远了有大炮轰,近了有火枪招呼,就这样东罗马人的第一波攻势就被英国人轻轻松松化解了。
阿罗伊西澳并没有放弃,他把自己的底牌仿效英军的重甲骑兵建立的重骑兵拉了上去,想依靠重甲骑兵的防御力和冲击力撕开英国人的火枪阵,但是让他失望的是,就跟在君士坦丁堡做的实验一样,厚实的重甲在铅弹面前就像*酪一样渣,加上他们的战马还不习惯大炮的轰鸣,所以这次攻击又失败了。
在接连两次攻击失败之后,阿罗伊西澳还不甘心,但是这时候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他再不甘心,也只能收*兵力,退回苏赫奈城。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