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这事最先在浙江传颂,引出了一代才子李渔来,喜好戏曲的李渔_gan动之余,决定写一部反应此事的剧本传唱。
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李渔从家乡出发,直奔义乌,访问乡民等人,也难免询问当地士绅,在义乌一住就是一个月。
这天正要回家,迎面碰到一个年级相仿的士子打扮之人,神情风采让他觉得可亲,但却一看就知道这不是本地人士。
细心观察后发现对方在做跟自己相同的事,好奇之下上前抱拳道:“兄台请了,小弟金华府李仙侣,草字谪凡,不知兄台是.....”
那人一怔,随即大喜,马上拱手作揖道:“竟是兰溪谪凡兄,小弟李玉,南直隶吴县人,草字玄玉,因闻平江侯壮举,顾来此询问当日状况,yu做一曲本子传唱,不意竟遇到谪凡兄,不知兄来此是.....”
李渔少年成名,十五岁中五经魁而得到秀才的身份,当时江南各地读书人谁人不知,可他又是命途多舛,竟是连年考举人皆不能中第。
可他又是幸运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名传青史的,他的大名在后世不仅流传在中国,更是传向世界,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中国第一个戏曲理论家,这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而李玉在明末的声名并不逊色与李渔,中国戏曲有北词南曲的区别,李渔是南曲的一代宗师,而李玉却是北词的大师。
两人不仅名字接近,连名号也接近,李渔被称为笠翁,李玉则号为一笠庵主人,他出身低微,父亲是大学士申时行的家奴,使得他不得参加科举。
但李玉同李渔一样少年成名,不过他出名的不是文章经济,而是戏曲话本,此时的他已经写下多本戏曲话本流传坊间,同样喜好戏曲的李渔自然听说过对方的名声。
大喜过望的李渔急忙作揖道:“竟是玄玉兄当面,兄年长仙侣一岁,叫小弟字便是,可不敢叫兄台A。”
世上的人总有一些不嫉妒别人,而是尊重对方的存在,这正是所谓的文人相重,就像李白遇见杜甫一样,对这名声不显的年轻人引为知己,大为看重。
李渔遇见李玉,两人相谈甚欢,原本打算回去的李渔决定暂时不归,留下来跟李玉探讨剧本,两人如痴如醉竟是废寝忘食。
最后李渔邀请李玉同归,回到金华府共同写这本戏曲,李玉当场答应,两人都出身贫寒,但李渔如今生活还算无忧。
金华府的治所在婺城,李渔虽在三年前再次落第,可结识了当时任婺州司马的许檄彩,被他引荐给金华府知府朱梅溪,三人交情极好,互相欣赏,又做了许檄彩的幕僚,日子过得还不错。
两人回到婺州时已是四月初,江南的春天温暖*润,更是让人文思泉涌,已经有了腹稿的李渔,在和李玉探讨推敲后不久,两人就共同完成了剧本。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