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骜抬眼一看,原来是马风的nv朋友闻莺:“你们家的店怎么搬到这儿了?”
闻莺一笑:“这不是市容改造么,原来的旧_F_子都拆了,这里新建的。现在改承包制了,不是原先那种国营的,家里花了不少钱承包的呢,幸亏风风补贴了我一些。”
韩婷有些尴尬,连忙在下面踢了顾骜一脚,让他帮忙介绍。
顾骜也反应过来:“哦,这位是韩老师,原先我在外交学院的老师,现在应该叫韩总,跟我一起来开国际学术会议的。这位同学叫闻莺,她男朋友马风是我中学同学,如今我介绍他去外经贸部了。”
闻莺也被这个话题勾起了疑问:“对了顾哥,你安排风风在外经贸部干多久呢,我看他现在很开心,都不想离职了。电话里都说在外经贸部很开眼界。”
顾骜笑道:“放心,外经贸部再开眼界,也就是跟在大学里教书比。要是跟帮我办事比,那就不算什么了。不会让你们异地恋多久的,明年等我回国,就要重用小马了。”
第462章不_fu的都给爷剿灭了
顾骜跟马风已经好久没见了,也不常联系。
算算日子,马风是去年6月份被托关系T去外经贸部的,如今满打满算干了7个月,似乎还没捞到出国机会,都是在国nei负责相关对接事务。
虽然大局观增长了不少,也对国家的整体经济形势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却xi收不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先进经验。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1982年的外经贸部,肯定不能跟1994年的商务部出国机会相比,国家穷了那么多年,哪有外汇考察和*。
估计今年马风过了考察期,稍稍多熬够一些资历,能捞到出国谈项目吧。
今天游湖偶遇了闻莺,顾骜免不了多问一些,想多了解马家的近况。
闻莺当然是知无不言,交谈中顾骜得知闻莺还是依旧在电子工学院教书,准备安安分分教到将来马风下海,再看看男朋友有没有需要她帮忙的地方。如果有,她也跟着辞职下海。
至于西湖边的英语角和翻译社,马风已经很少管了,都是闻莺这个“老板娘”在兼管,有些同级的同学工作忙不来了,就利用翻译社的招牌从低年级的学弟学妹里拉人补充。
看样子,马风还是不太忘本,对于三年前掘到第一桶金的发家生意,并没有因为如今钱多了,就彻底摆烂。
顾骜想了想,问道:“翻译社这两年怎么样?我记得当初不都主搞译制片了么,怎么现在又回到西湖边做野导游了。”
闻莺:“现在外国游客比前几年多了不少,野导游有得赚A。我么也不图钱,就是多学几门外语口语——大学里只学了英语,总觉得不够用,这两年帮家里打理,日语也会几句,连港商的粤语腔都懂了。还是要工作实用最锻炼口语。另外么,译制片厂这两年外包的生意少了,接不到活儿。我还经常私下里给穗子姐打电话呢。前年开始,译制片引进量少了,沪江译制片厂能从中影发行放映公司分到的指标,一年只剩几部了,挤压备用的翻译量也没多少。不靠野导游,_geng本养不活那么多人手呢。幸亏大家不是正式雇佣,就是打着业余爱好学外语、兼职赚点外快,才维持下来。”
闻莺话里话外,颇有几分对前景的担忧。
当然,这种担忧并不是怕缺钱花,而是怕不能给那些死心塌地跟着她男朋友混的兄弟们有出路。
顾骜一开始听得微微有些惊讶,但随后shen入了解情况,也就释然了。
78年下半年到80年,确实是国nei搞翻译社接译制片厂私活儿的好时机。而当时马风搞这个“西湖翻译社”也确实是正好踩到了风口。
因为1978年下半年开始,文化部和电影局一口气解禁了600多部外国电影,而且当年批复允许引进和准备译制的就达到了433部之多。第二年的79年,国家正式要求翻译的也有200多部,80年100多部。
所以那时候马风想从沪江厂、钱塘厂以“承包制”赚几百上千块一部,确实有很多单子可以接。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