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您的,您看完再还我。这样就不用请示了吧?”
王耀心想这大概不算拿了专家的东西,而且厂里也鼓励大家和专家友好相处,这也算是和专家发展友谊,总算是同意了。
伊万说自己不方便走动,让他自己去书桌那边选。王耀走过去一看就懵了,书桌旁的书架上有许多书,但打眼全是诸如“船舶”“动力”“轮机”之类的专业书籍——他可不想看这种书啊。
再仔细一看,才看到其中确实有一排闲书。王耀看着,突然注意到书桌上放着一本普希金的诗集。昨天他也借了一本,今天又在这里看到,忍不住伸手拿了起来。
看到王耀拿起这本书,伊万突然语气严厉地说,“王耀同志,这本书对我意义重大,您最好不要选这本书。”
王耀感觉自己做了很大的错事,连忙把书放下,紧张地说:“对不起,我只是随便看看。”
伊万立刻发现自己的语气太凶,似乎吓到了这位小同志。他放轻了语气,问他:“您读过《静静的顿河》吗?”
王耀心想怎么会这么巧。昨天他借的两本书,一本是《普希金诗歌全集》,另一本就是《静静的顿河》。他一下又感到与专家同志很亲近,笑了笑说:“没看过,但我一直想看。”
“那就这本怎么样?”伊万从床头柜上拿起一本书向王耀扬了扬,“我前几天刚读完,写得很好,您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
在家的时候春燕太闹腾,王耀没什么时间读书,回学校后就把这本书也带去了。在那个暑假,他把这本书看了又看,细细地读了三四遍。
【上海·1958年中】
01
“这是什么书,怎么满篇的数学公式?”室友曲保国进门看见王耀在桌子前认真看书,凑近一看竟是俄文教材,里面还有许多难懂的公式。
“船舶学的基础教材,”王耀把书翻到封面,说,“我爹是做这个的,让我有空也看看。”
“要不说你们城里人有见识呢,”曲保国笑着说,“我就没心思去研究这些,只知道把本专业学好。”
王耀没接话。这书是父亲让他看的不假,真正的理由是父亲已经帮他确定了毕业分配的去向,让他提前准备。唐翻译今年六月被调去书局编书,刚好他今年毕业,父亲就替他谋了这个缺。
专家的翻译工作Xi_ng质略为特殊,因为涉及的翻译场景一般与专业相关,光会俄文不行,起码得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才能胜任。本来王耀是不适合的,但父亲费心走动,刘厂长也特别考虑到去年王耀还救了布拉金斯基同志立过功,替他向市里的外国专家局说话,最终谋到这个职位。
上周末王耀回家的时候,父亲就特别叮嘱他平日多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平时也跟着唐翻译多请教。
曲保国平时刻苦、成绩也好,但他是外地来的,父母都是农民,毕业分配的时候大概没什么好去处。王耀怕他听了心里不舒服,也就点到为止不提分配的事。
五月份王耀没课的时候就回厂里待着,跟着唐翻译实习。布拉金斯基同志一看到他就笑着说,这是王耀第二次给他当翻译了。
六月中旬王耀毕业,过几天唐翻译离职,他就接手了布拉金斯基同志的随行翻译工作。他能回厂里工作最开心的莫过于母亲杨怀琴,在他正式上班的第一天难得地做了一大桌菜来庆祝。
厂里的两位苏联专家各有专长,扎伊采夫同志主要负责船体结构设计的指导工作,布拉金斯基同志则主要负责机械动力部分。王耀的工作就是陪着伊万去视察工作情况、开技术会议,协助制定生产计划、提出各项建议等。
由于之前的几次交集,王耀本就对伊万印象很好,工作中又对他更为敬佩。伊万在专业方面十分精通,遇到有技术员来请教技术难题,从来没有
答不上来的;王耀的理科基础比较差,有时听不明白他的意思,伊万也总会耐心地再解释一遍,有空的时候再专门给王耀讲一遍相关的知识,久而久之王耀对船舶动力学也越来越懂。王耀觉得伊万这个人工作认真又有耐心,实在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父亲王修平是技术主任,经常需要和两位专家交流,逐渐王耀一家和伊万也熟悉起来。伊万和扎伊采夫同志不同,他一个人来中国没有家人照顾,因此家里每每做了好吃的,母亲也会让王耀带些给伊万。
1958年是令人难忘的一年,从下半年开始,大跃进的浪Ch_ao便席卷了全国。从炼钢业开始,各个产业的从业者都怀着高昂的生产热情,希望让中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王耀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氛围的改变,是在九月末的生产工作会议上。会议在研究制定第四季度的生产计划,大部分领导的意见是厂里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浪Ch_ao,利用钢产量大幅上升的有利条件,提高总下水量。
两位苏联专家都委婉地表达了反对的态度,认为盲目提高生产目标很可能会造成生产不达标等众多问题,技术上也存在困难。
两边的意见相持不下,渐渐声音都高了起来。王耀虽然不太懂技术,但就从会上听到的说法来看,两位专家都很实在地从技术生产角度去分析,而厂领导总是在谈国家的号召、群众的生产积极Xi_ng,让他觉得不靠谱。
他看了父亲一眼。父亲作为技术主任,对生产相关的事项最有发言权,但今天却不怎么说话,只是偶尔附和几句。他隐约觉得一向谨慎的父亲其实是不赞成厂里的意见,只是不好说出来。
伊万建议提高生产能力要一步步慢慢来,首先要扩建船坞等基础设施,可以先将这些扩建计划提上日程,等明年再实验Xi_ng地扩大生产。
与会的生产负责人邢主任强烈主张扩大生产,对专家的说法感到不满,一拍桌子站起来:“两位专家,你们分析了这么多,无非是说我们做不成呗!可能我说话有些直白,希望你们可以理解。如今全国上下劳动人民的积极Xi_ng都被调动起来了,我们厂也不能落后,全厂的员工都希望能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我们请你们来是帮助我们生产的,不是请你们来拖后腿的。船坞要造,船也要建,两件事互不妨碍嘛。只考虑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积极Xi_ng,这是过分保守的右倾思想!”
这话说得太重了,会场一下安静下来。王耀和扎伊采夫同志的纪翻译对视一眼,两人都没出声。伊万转头问王耀:“他刚才说了什么?”
王耀尴尬地涨红了脸,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邢主任却不依不饶:“小王你告诉他!”
其实整个会场就数王耀职务最低,资历也浅,再怎样也轮不到他说话,但当下王耀突然觉得心中有口闷气。
他或许是会场中对苏联最有好感的人。年纪大一些的人还记得以前苏联乃至沙俄是怎么对待中国的,表面上说苏联好心里多少有点芥蒂。但王耀不一样。中苏关系最好的那几年,正是他最热心政治的学生时代,到处看到的都是中苏友谊万古长青的口号。在他的心目中中苏之间是牢不可破的革命友谊,是最崇高的情谊。
他想着两位专家都为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平时工作勤恳踏实,尤其是伊万,二十三岁时便独身一人来到中国,将他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中国。大家意见上有分歧可以探讨,两位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