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猪草说难不难,不过要打满一整筐也不容易。
等王香芹背着打好的猪草从山上下来时,已经快晌午时分了。
从山坡上往村子里看,不少人家的炊烟都升起来了,王香芹赶紧加快了脚步,往村里走去。她上山那会儿,天色还早得很,路上也没多少人,这会儿人倒是多了起来,有些蹲在村道上捧着碗吃饭,有些则站在墙根处跟人有一搭没一搭的唠着家常。
见王香芹低着头走过来,就有人拿胳膊肘捅了下旁边的人:“看,那不是王家大闺女?”
“是啊,她这会儿已经是朱老二家的四儿媳了。你说,天老爷这不是爱捉弄人吗?搁早先,谁想得到呢?”
“想到啥?你可得了吧,人家朱老二家也不差,家里人多田也多,要不是还供着个读书人,日子比咱们几家可红火太多了。”
这话倒是在理。
要真论家底的话,老朱家可以说是村子里数得上号的殷实人家了。他们家光水田就有二十亩,还有十来亩的旱地。要是别家有那么多地,少不得要赁出去多半,虽说这样一来还是能收租子,可哪有自己种来得划算?老朱家男丁多,除了最小的六郎外,各个都是庄稼把式,不单把那么多田都侍弄得妥妥当当,还有俩儿子常年在镇上做工赚钱,按说这日子应该是过得很滋润的。
可老朱家那头也不知道是咋想的,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供出个读书人来。早先,朱六郎还小的时候,是去邻村跟着老秀才念的书,每月送点米粮蔬菜,逢年过节再拎一篮蛋、提块肉啥的去,其实也不费多少钱。可自打两年前,朱六郎考上了童生后,就被送去了镇上念学塾。
去镇上念书,开销可大了。不单按月要jiāo束脩,三节两寿的礼物也少不得。再说镇上离村里到底还是有段距离的,偶尔买个东西当然是早去晚归的,可要念书的话,每日往返也太折腾人了。朱六郎是住在学塾里的,这又是一笔不小的钱。
村人们说的这些个事儿,王香芹其实都是知晓的。
早在今年开chūn那会儿,两家开始说亲时,王家这边就仔仔细细的打听过了。最初,王家还有些犹豫,这嫁闺女,最担心的就是碰上偏心眼儿的婆婆,要是偏的自己这房倒没啥,一旦偏向别个兄弟,往后的日子想也知道是啥滋味。可王香椿的懒馋是出了名的,蒙蒙外村人倒也罢了,在本村谁还不知道谁呢?偏王家父母又舍不得将小闺女也远远的嫁了,想着老朱家别的都尚可,就索性一咬牙,答应了这桩亲事。
答应是答应了,就是没忍住在背后多嘀咕了两句,因为不好当着王香椿的面说她未来婆家的坏话,这些话倒是都入了王香芹的耳朵。
那时,谁又能想到,最终嫁到了老朱家的,竟然会是王香芹呢?
对于王香芹来说,这样也不坏,起码没叫她两眼一抹黑的嫁人。
王香芹理解村人包括她娘的担心,其实那些人也不是看不起读书人,而是觉得朱六郎不是块读书的料。道理也简单,就朱家那哥几个,一个两个的都是光有一把子傻力气的。要是下地gān活,有力气当然是好事,可在读书上,力气可帮不上什么忙。
朱六郎看着是不如他几个哥哥那么大块头,可也比一般的读书人壮硕多了。而且他确实也不聪明,跟着邻村的老秀才念了十几年的书,才勉勉qiángqiáng的通过了县试和府试,成了村人口中的童生。
其实,所谓的童生,与其说是功名,不如说是个资格。读书人只有通过了童生试后,才拥有参加院试的资格,也就是俗称的考秀才。
朱六郎是两年前考上的童生,同年考秀才落榜后,就进了镇上的学塾,可惜次年还是落了榜。再就是要看今年的了,具体开考的时间王香芹也不太清楚,主要是原主并不关注朱家的事情,可依稀仿佛记得去年好像是初冬刚换上袄子的时候,得知朱六郎没考上。
王香芹边走边琢磨事儿,结果半路上碰着了刚从河边回来的大嫂。
大嫂端了个大木盆,明显是刚洗完衣裳。她也听到了村人的议论声,瘪了瘪嘴,走到了王香芹身旁,同她并排走在村道上,压低声音道:“每年到了快考试的时候,就总有碎嘴婆子拿六郎说嘴。”
“快考试了?”王香芹问。
“可不是?每年都是秋后以后考,不是这月底就是下月初,反正就这几天了。”大嫂说着就叹了一口气,“不是我不盼着六弟好,实在是这事儿啥时候才算个头呢?一年两年的考不中,人家都说留底不是读书的料,只娘她不信邪,非bī着六弟上进。”
大嫂本以为王香芹会附和两句,结果王香芹压根就没往心里去。
学渣怎么了?王香芹自个儿上辈子也是学渣,可就算书念得不好,那朱六郎今年还不满十五岁呢,他不读书又能gān什么呢?左右家里又不缺劳动力,多念两年也不是什么坏事。
可怜大嫂,原是想找个同盟军的,还认真的盯着王香芹的脸色猛瞧,只等她一变脸,或者稍稍漏点儿不满的意思,她就可以接着往下说了。偏王香芹是丁点儿反应全无,就哦了一声,背着猪草继续往前走。
一时间,大嫂完全没弄明白这个新进门的弟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可眼看到就快到家了,她只能将满腹的话咽回了肚子里,想着下回再找机会说。
大嫂进了家门,王香芹略后一步也跟了进去。
这时,二嫂已经做好了饭菜,只等着全家人都到齐了,好端上桌。
还真别说,王香芹挺佩服二嫂的,那手厨艺在村里绝对是最棒的,哪怕用的都是一些平常至极的食材,经了她的手做出来,保准喷香扑鼻,美味极了。甚至她觉得,就连最简单的熬粥,二嫂熬的也比她上辈子用电饭煲煮出来的要好喝太多了。
其实,老朱家这日子过得已经不错了。在穿越之前,王香芹还以为古代人都是两餐制的,后来才知道,穷苦人家是这样的,就连喝碗粥都是没几粒米,清得能映出人影来的那种。不过,秀水村这边的条件还是很不错的,土地丰饶物产丰富,早些时候农忙那会儿,都是多半都是捞gān饭,不然也有饼子和馒头配粥喝。也就农闲了才改成喝白粥或者红薯稀饭,但不管怎么说,都能吃饱。
没一会儿,外出的朱家人就都到齐了。
午饭是红薯稀饭,用的红薯是自家地里出产的,口感绵软,甜津津的,不论是烤着吃还是煮饭吃,都是好滋味。二嫂还拍了根huáng瓜,尝着脆生生的,还有拌了个胡萝卜丝,俱是自家产的,百分百的绿色安全食品。
吃罢午饭后,王香芹主动帮着二嫂收拾了起来,等收拾完灶间,略歇会儿后,她就去煮猪食了。王香芹的厨艺相当得一般,当然煮猪食只需要煮熟即可,跟厨艺没什么太大关系。唯一的问题就是,她不会用土灶。
好在二嫂念着刚才王香芹帮她一起洗了碗筷,过来帮忙生了火,同时还在心里嘀咕,不都说王家是姐姐勤快,屋前屋后的事情一把抓,怎么连最简单的生火都不熟练呢?转念一想,王家那小闺女就算再惫懒,也不可能什么活儿都不gān的,灶屋的活儿又不累人,gān活的同时还能多尝口吃的,该是被那小闺女抢了这好伙计,让王香芹gān别的去了吧?
自认为找到真相的二嫂同情的看了王香芹一眼,又及时想到人家还被亲妹妹抢走了那么好的亲事,当下愈发的怜悯起来了。
王香芹还在担心万一二嫂问起她为什么不会生火时,该怎么蒙混过关。结果就看到二嫂看向她的眼神里,满满都是心疼,顿时懵了。
“四弟妹啊,你也不用到处寻活儿做。咱们婆婆还是很讲道理的,基本上你把她jiāo代给你的活儿都做完了,就可以忙自己的事情去了。这不眼看要入冬了,过冬的衣裳准备好了吗?外头的衣裳你可以去找三弟妹帮忙,她手艺很好的,可这里头的衣裳还不得你自个儿做?等下喂完猪,你就忙你的去吧。”
二嫂好心的提点这个可怜的弟媳妇,她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王香芹嫁过来的时候,根本就没什么陪嫁。
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王家爹娘因为心里有愧,还是塞了不少钱给她的。可衣裳却是真的没有,怪只怪她妹妹做的绝,在出嫁前愣是什么都没准备,从这点上来看,只怕是蓄谋已久的。偏王香芹自己也忙,忙着绣嫁妆呢,她爹娘则整日里下地gān活,就这样完美的错过了发现真相的机会。
尽管王香芹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二嫂突然可怜起自己了,不过她知道二嫂是好意,忙道了谢,等煮完猪食,晾了会儿后,她将猪食倒进了槽子里,又略打扫了一番后,洗gān净了手回屋去了。
其实,比起做衣裳,王香芹最头疼的还是系统的事儿。上辈子,她是跟父母一起出了车祸,大难不死,还在苏醒后得到了养殖系统。本来,她是打算卖掉养殖场的,一方面是怕睹物思人,另一方面也是担心自己没办法管理好偌大的一个养殖场。偏那时得到了系统,她索性心一横,给自己也给这个有着太多太多美好回忆的地方一个机会。
可这里头有一个问题,系统给予的新手任务是至少养五只基础家禽或家畜。
所谓的基础家禽或家畜,指的是jī鸭鹅、猪牛羊这些。上辈子的她在得到系统之前,就已经合法继承了父母的养殖场,再说就算没有养殖场,买五只jī也很容易。可现如今……
在这个家产公有制的年代里,她要怎样才能开启新手任务呢?
作者有话要说:新书求收藏,么么哒=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