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述本来的想法和李玉泽是一致的。然而,在他偶然打开了陛下给江极的一封密信之后,他的想法已经完全改变了。
陛下对江极,竟然怀着那种心思……这可能就也解释了,为什么江极放着好好的大理寺卿不做,偏要到鸟不生蛋的北地来。
在杨述看来,陛下那种养金丝雀的方式,看似爱护,实则只会把雄鹰养废。而江极也不是那种会心甘情愿任由陛下保护的人——江极在大理寺任职时,杨述和他并不熟悉,对他那段日子并不了解。然而在朔北的这两年,江极所展现出来的作战素质,运筹帷幄,无不体现了这是一个极其有抱负和能力的人。
眼下这两人的关系,杨述可没心思也没胆子去考虑。离京城越近,他就越是诚惶诚恐。江极受伤的消息由他自己一力瞒下,说是谁也不许说。所以陛下到现在还不知道江极受伤的事情,书信也和往日一样,一周至多两次。这信不来嘛,杨述也惶恐。信一来,他又提心吊胆,总之一下感觉人头不保,又觉得自己这脑袋应该能好好呆着。
“述之,要我说啊,你有千好万好,却有一点不该。”李玉泽慢悠悠开口,看杨述表情越来越着急,才继续道,“你就不该成天操心些有的没的。”
李玉泽看了一眼他束起得发冠:“要知道,少年人思虑多了,可是容易白头的啊。”
他一蹬马鞍,胯/下的马得到指令,立刻往前去了。杨述被他落在后头,被数落一通,有点愣头愣脑。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统领这是拐着弯说他早生华发呢。
杨述不服气,也抽动了几下缰绳:“统领,等等我!我才不会长白头发呢!要我说,你和方大人操心多,才容易……”
李玉泽听闻,哈哈大笑。在三月的chūn光里,一行人就这样,浩浩dàngdàng往京城前进。
作者有话要说:
一月的最后几天,开个新坑……果然,冲动是魔鬼啊。
第2章
兵马不紧不慢地走,从朔北下到沧州北部。沿途的一路,都还是李玉泽他们熟悉的景致。
虽然已经是三月四月的更替之季,朔北的一切却仍旧弥漫着一股萧条感。早晨起来的时候,山野间弥漫的雾气总是挥散不去,chuī在人身上,带点刺骨的冷。若是久居深闺的妇人,或是身体瘦弱的孩童chuī了风,回去少不得要病一场,发一场烧。也亏得玄铁骑在朔北作战多年,基本上对这种天气都有不差的抵抗力。
只是这种带点灰色色调的远山看久了,难免也会产生点索然无味之感。相比于濯京chūn天的百花满城,夏天的烈日垂柳,冬天的枫叶果香,冬天的红梅烟火,朔北终年不化的积雪和沉闷得一言不发的远山,自然是相形见绌。
在朔北的时候,他们与羌人相安无事的那一段时间里,李玉泽就喜欢眺望远处灰蒙蒙的山影。无趣也带点意味,平和之中自有道理。虽然朔北的一切都比不得濯京,更别提和家人以及挚友的分离,但在北地的旷野,李玉泽总是能感到一种自在感。
那感觉就像是雄鹰离了巢,张了翼,来到辽阔的天。就算哪怕自己的翅膀都还扇不起一丝风,能够来到这样的一片天地,对李玉泽来说,也比在濯京要更加如鱼得水。
只是在自在的同时,也时常会感到一种挥之不去的孤寂感。山本该是阻隔的,李玉泽和家人,和挚友,隔着重峦叠嶂的山脉,远的不得了。可是就这么在远处眺望着,那山脉似乎又只是薄薄的一层。好像只要他李玉泽随时愿意,就随时都能回去。
年轻的统领大人紧了紧身上的披风,下摆仍旧随着风猎猎作响。他的铠甲和普通士兵的外表看起来类似,细看却大有不同,在阳光下面闪着点细细的蓝银色。
看着这暗暗的蓝银色,李玉泽唇角又不由得浮现一丝笑意。这是临行之前,他的好友方宜民特地托锻造大师打造的甲胄,里面不止用了寻常的材料,还加了方宜民在雀州当刺史时偶然得到的一块灵心石。
这种石头李玉泽曾经只在书里见过记载,还从来没有看到过实物。据说这种石头坚硬如铁,无坚不摧,是制造武器的完美材料。又极其漂亮,在极其黑暗的地方,会散发出淡淡的幽蓝色。书里还有很多关于这种石头的轶事——比如,这种石头生长的地方,几乎没有任何植物和动物能够存活。所以这种石头又被认为有毒性,只是还未经过证实。还有就是,这种石头的形状是浑然天成的心形,又因为颜色漂亮,也被不少人用来做送给心爱之人的定情信物,也是这“灵心石”名字的由来。
只是后来不知道因为什么缘由,或许是太多的开采和使用,使得这种石头的数量急剧减少。方宜民从锦盒里把石头jiāo给他的时候,李玉泽还吃了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