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鱼历史研究》
《三文鱼历史研究》是苏凡瑜的一部寓言短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人造三文鱼是如何成为猪r的故事。
历史学家来到学校附近的小餐厅吃饭。
坐在他隔壁桌的学生情侣点了一份香煎三文鱼后,其中一人对另一人开玩笑道,“你知道吗?其实三文鱼不是长在猪身上的,而是长在一种鱼身上的,要不然为什么名字里有鱼呢?”
另一人听此言论很是不屑,“老婆饼里有老婆吗?你的生物课老师会被你气死吧。三文鱼最早是猪背脊上的一块r,因为改刀后的样子与鱼很相似,便被称为三文鱼。”
一旁,小餐厅角落的电视上正放着新闻:“人造r技术是由乌托邦公司在20XX年开发的革命x技术,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动物的生存环境,也让r食与血腥的杀戮彻底断绝了关系。很难想象,大家现在常见的里脊r、三文鱼、肋排等,在以前,都是人类通过养殖、屠宰家猪获得的**”
三文鱼很快做好,由老板亲自端给了隔壁桌。
“这家的三文鱼做得特别好吃,外面怎么都吃不到这个味道呢。”
老板听了夸奖,只是淡淡一笑,“谢谢。”
“有什么可以透露的秘方吗?”
“唔**”老板思索了一下,“其实有很多人来问,但是没有信我的话。其实,三文鱼是一种鱼r,所以相比爆炒,更适He油煎。”
和其他人一样,这对小情侣也没有相信,但正巧听到的历史学家陷入了思考。
吃完饭,历史学家拉住老板,问,“您为什么说三文鱼是一种鱼呢?”
老板起先很警惕,待历史学家说明身份后,才叹了口气,起身将店门锁上,回头道,“我的家族,祖上是美食家出身。”
这是一个很不乌托邦的故事。
几十年前,乌托邦公司刚成立不久,生产出的第一个产品三文鱼一经问世,便很快因为其色形味肖似真r而打开了销路。
公司市场部门为了更好地推广产品,找到了餐厅老板的祖辈美食家先生,想让他写一篇产品的推文。美食家尝了一下产品,表示可以做推广,但是会如实地陈述他尝到的事实——“鱼r有腥味。”
“我们的产品是绝对不含三甲胺的,所以不可能有腥味,您尝错了吧。”公司这样解释。
美食家只相信自己的*头,依旧固执己见。
由于两边意见不一,He作最终泡了汤。但美食家同意了不在网络上发布任何关于产品的评价。
不久后,他偶然看到了一个同行的讣告,死亡原因是“突发x器官衰竭”。他想着去那人的社jiāo账号下留言哀悼,却在无意中看到了他曾经发表的一条关于乌托邦三文鱼的吐槽——
对于爱吃三文鱼的人来说,可能吃不出来,但产品是真的有腥味。
美食家心里一紧,直觉他的死与这条留言,或者说乌托邦公司有关,便有心留意这样的消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几个月,他竟发现了数起类似死亡事件的发生,但没有一件有警察介入T查,就算有人_gan到蹊跷,也只会猜测这些人的死亡是由于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的。
极度惊恐之下,他没有把这个猜想告诉任何人,将秘密带进了坟墓,只在日记里小心地写道,“食材:乌托邦三文鱼,处理方式:常规鱼类烹煮*作,由于腥味较淡,可减少料酒用量。”
历史学家看了店家递来的日记本,非常惊叹,回家后搜集了一些资料,以做学术为由,去了乌托邦公司。
在乌托邦的史料馆里,历史学家听完讲解员骄傲地向他解释公司是如何重新定义r食后,问道,“20XX年,乌托邦三文鱼r被科学定义为非鱼r类,是这样的吗?”
讲解员点点头,“是的教授,因为当时的民众对于乌托邦三文鱼这样的人造r类有很大的误解,所以我们**”
“这个误解指的是什么?”历史学家打断道。
“误解乌托邦三文鱼是一种鱼r。”
“那么你们又是如何给自己正名的呢?”
“鱼类因为含有三甲胺,所以有腥味,而乌托邦三文鱼是没有的。”
“这**”历史学家觉得逻辑稍有牵qiáng,不太信_fu,心里疑虑更shen。
史料馆门可罗雀,只有历史学家这一个访客。不远处,听到他们对话的年迈讲解员在这时走了过来,对年轻的讲解员道,“我来讲解吧,你可以休息一下。”
待年轻讲解员走后,老讲解员对历史学家说,“我可以告诉您一些秘密,但前提是,您不能公开这个秘密。”
历史学家点点头,郑重承诺绝不说出去。
“当年,公司的三文鱼销量停滞。”老讲解员娓娓道来,“高层在做了市场研究后觉得,鱼r的受众太过于狭窄,便希望进驻到猪r市场。
但猪r市场中本就有一些既有的人造r公司,而乌托邦自己的猪r研发工艺又一直突破不了瓶颈,于是他们便花了大价钱洗脑大众,告诉消费者们,乌托邦三文鱼和猪r是极相似的可替代品,没有腥味,还比猪r营养价值更高。
这么做了几十年后,又买通了一个科研组织,出了一个证明,说三文鱼就是猪r,这才有了现在‘三文鱼是猪背脊上的r’的所谓常识。”
历史学家听完后叹了口气,“这是多么具有研究与纪录价值的事A,但我答应过你会保密,就一定不食言。”
回家后,他坐在书_F_,久久不能平静,最终在纸上写道,“好的是,这只是件无关紧要的小事,而坏的是,这只是件无关紧要的小事。”
故事到这里便结束了。
苏凡瑜并没有在公司公开过自己生不逢时的马甲,知道真相的只有郑松柏、王檀这些经手过他作品jiāo易的人。但因为前不久齐卫东在办公室里嚷嚷过这个名字的缘故,策划组出于八卦的心态去找了些片子来看,恰巧便用上了。
“三文鱼因为乌托邦公司而从鱼r变成了猪r,偶像是否也会因为经纪公司而在公众眼里变得面目全非?”盛亚封手下的一个策划道,“偶像的形象是如何产生的?公司的包装与粉丝、路人的解读又分别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紧接着上一期的’如何定义偶像’,我们希望探讨偶像形象的问题,还原那些被曲解的真相,解放那些被扭曲、禁锢的偶像**”
不管有没有掉马甲,苏凡瑜都无意跳出来站在创作者的立场上解释自己的创作初衷,因为他很清楚,创作一旦完成,后面的故事就是观众的了。但是站在老板的角度,策划组过于明显的司马昭之心,依旧让他产生了一些久违的不满。
“如果你们想这样来洗白齐卫东,我完全不赞同。”
所谓盲人摸象
会议室里没有了脑dòng大开的奇妙故事,取而代之的是苏凡瑜难得一见的严厉发言。
“我希望大家能够明白一个道理,齐卫东的问题,是不能光靠洗白解决的。这个节目,也不是以他为核心的。”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