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满朝文武谁不知为何官盐会滞销,会滞销不外乎两点,私盐泛滥,官盐价格太高。
可官盐价格为何会高?
以建平十年为例,每引盐约400斤,一引官盐市面售价约8两银不等。可实际上盐从盐产地购入,却不过仅仅600文到700文之间,这是盐场场商购入的价格。
场商购入盐,转手以不到二两的价格卖出,这其间有一两多,场商需要支付劳力,存储、运输,盐课等费用,其实算起来,场商的利润并不高,在可接受范围之nei。
再之后是运商,也就是真正意义拥有盐引的盐商。他们以二两不到的价格购入盐,转手以八两左右的价格卖出,这其间有近六两银子需要支付引价、运输、人工劳力、正杂课银,以及给当地官府的办公孝敬,及朝廷的报效捐输等等诸多费用。
这么算下来,盐商的利润也不高,反正是绝对达不到高达数倍的地步。
其实盐这东西,从古至今都掌握在朝廷手里,如果想算清这本账,并不是算不清楚,可问题是没办法算清楚。
于官来说,盐商每年各个衙门孝敬的办公银并不少,足够堵住他们的zhui。而沿途各个关卡抽检,哪一处盐商没有孝敬?
而于朝廷而言,世人都知盐商之富,富甲天下,扬州盐商之富,更是富可敌国。所以每年朝廷但凡哪处打仗,哪处闹饥荒,更甚至宫里要修宫殿了,建平帝要南巡了,都会让盐商报效捐输,历年下来竟达到几千万两之巨。
这一切朝廷清楚,nei阁清楚,百官清楚,建平帝更清楚。所以算到最后,只会算到自己头上来,所以人人缄默。
而人人缄默的结果,就是官盐的价格持续升高,百姓吃不起官盐,只能吃私盐,于是私盐泛滥。
什么东西都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仅一人之因。
这样的情况,注定在朝会上议不出个什么结果来,事实上每次朝廷议关于盐课之类的事,总是这么无疾而终。
“所以别瞧不起商人,他们庸俗、卑劣、铜臭味十足,在你我来看,不过是群汲汲营营的苍蝇,可实际上他们比很多人都聪明。瞧瞧,手段不怕老,好用就好。塞银子塞到陛下都不好直言,还怕什么?”
位于金鱼胡同的宋府,只有三进的宅子,家具摆设一应陈旧,平常得并不像是堂堂一个阁老的府邸。
一处庭院中,郁郁葱葱的树下摆了一桌两椅,两名老者正在下棋。
本章未完...
=== 华丽的分割线 ===